【新京報】萬達丹寨“精準扶貧”模式收效顯著
發布時間:2018-01-17
黨的十八大,習總書記要求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黨的十九大,習總書記提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國家今后三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萬達集團積極響應習總書記號召,把脫貧攻堅作為新時代賦予企業新的歷史使命,看成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最好體現,作為企業的重要工作來抓。
包縣扶貧 萬達16億資金資助貧困項目
精準扶貧關鍵是做對項目、做出效果,不是看花錢多少、項目大小。2014年,把丹寨確認為扶貧目標后,為找到現金流長期穩定、當地持續受益的扶貧產業,萬達做了整整一年的調研工作。
調研中萬達發現,丹寨山清水秀、苗侗風情濃郁,具備發展旅游的條件,最終,萬達決定把旅游作為丹寨產業扶貧的核心。不僅如此,針對丹寨縣貧困原因的多樣化,萬達首創“企業包縣、整縣脫貧”扶貧新模式,即通過市場手段,結合企業優勢,通過“教育、產業、基金”這種長、中、短期兼顧的方式,全面激發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萬達將扶貧資金定為16億元。其中,長期項目是投資3億元捐建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該學院立足長遠,通過教育提高丹寨人口素質,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發生路徑;中期項目是萬達集團創造性地提出以旅游景點為基礎,捐贈8億元捐建丹寨萬達旅游小鎮,旨在帶動全縣旅游產業發展,增加大量就業崗位;短期項目是,萬達投入5億元成立丹寨扶貧專項基金,基金每年收益5000萬元用于丹寨兜底扶貧,分配給產業無法惠及的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人群。
目前,萬達丹寨包縣扶貧的長、中、短三期項目都已落地,并成效顯著。
規劃旅游小鎮 當地旅游綜合收入一年翻5倍
產業扶貧是真正的“授人以漁”,是鏟除窮根之策。但如果產業不與特色、市場對接,“產業扶貧”最終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萬達根據丹寨特點,探索出一條全新路徑:發展旅游業,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發展。但難點在于,丹寨沒有名山大川,也沒有名勝古跡,更沒有成熟旅游景點,因此,在丹寨搞旅游產業完全是無中生有。為解決這一難題,萬達決定規劃建設一座旅游小鎮作為丹寨產業扶貧龍頭。
位于丹寨縣東湖岸邊的萬達旅游小鎮,占地400畝,結合丹寨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現狀,丹寨小鎮引進了古法造紙、錦雞舞、芒筒蘆笙祭祀樂等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1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過此舉,不僅增加旅游小鎮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幫助當地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如今,旅游小鎮已成為黔東南州極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更是貴州旅游的一張新名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3日,半年時間,丹寨萬達小鎮累計接待客流量303.92萬人次;帶動全縣旅游綜合收入20.93億元,丹寨縣全年旅游綜合收入達25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5倍。
實踐證明,丹寨旅游小鎮不僅帶動當地餐飲、住宿、手工業等多個產業繁榮,還帶動丹寨周邊卡拉、泉山、甲腳、石橋等27個景區和旅游村寨實現收入2億元,吸引丹寨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鄉就業、創業。
王貴幫是興仁鎮點力村生態種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目前養殖綠殼蛋雞15000只。丹寨萬達小鎮開業后,他每個月30%-40%的雞蛋以及出欄雞都賣給小鎮,銷量的增加也帶動了合作社社員的積極性,“有了丹寨萬達小鎮的穩定客戶,我們只管負責把雞養好,這樣既節約成本,還不愁銷路。”王貴幫表示,照這樣的發展勢頭,合作社12戶貧困戶社員和全縣其他貧困戶一起脫貧肯定沒問題。
萬達將長期扶持丹寨小鎮的發展,未來將進一步完善業態,并串聯起其他景點、產業,除了給游客帶來更棒的旅游體驗外,還將給世界貢獻更完整、更成熟的“丹寨扶貧模式”。
3億元建職業學校 萬達擇優錄取50%畢業生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就是“教育扶貧”。
解決產業脫貧的同時,萬達著眼長遠,通過教育扶貧,從源頭上徹底“拔窮根”。具體做法是:投資3億元捐建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變單純的“授魚”扶貧為“授漁”扶貧。
2017年9月30日,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正式開學。學校的專業設定均和萬達現有業態掛鉤,開設了包括文化旅游管理系、護理系、會計等專業。
短短半年光景,19歲的李優云已掌握基本的會計基礎知識。高考填報志愿那天,她拒絕了許多外省院校的橄欖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家門口的萬達職院。她表示,“感謝萬達在我們丹寨建設學校,讓和我一樣的本地學生不僅能學到有用的知識,還能真正實現在家門口上大學的夢想”。跟李優云一樣,去年夏天,400余名學生邁入萬達職院的大門開啟校園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學校學生的貧困發生率非常高,學校還建立了立體的扶貧政策體系,通過精準扶貧、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園創新創業崗位等,確保不發生學生因貧困而輟學的現象。與此同時,萬達承諾擇優錄取50%的畢業生進入萬達集團就業,阻斷貧困代際,最終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形成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設立扶貧基金 丹寨預計提前兩年脫貧
除產品扶貧、教育扶貧外,針對孤、殘、重病等特殊貧困人群,萬達有針對性地設立了規模達5億元的萬達丹寨專項扶貧基金,使這些特殊困難群體獲得穩定收益,確保其他扶貧方式無法惠及的特殊貧困人群精準脫貧,消除貧困“死角”。
“今后,我們將不斷增強自力更生發展的動力,奮發努力,不辜負企業領導的關懷和幫助,爭取早日脫貧,過上小康生活。”今年1月12日,在黔東南州丹寨縣萬達第二批產業扶貧基金分紅活動上,貧困戶發言代表莫廷品表示。據了解,此次分紅活動上,5000萬元基金惠及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苦戶。
不僅如此,據丹寨縣統計,萬達旅游小鎮和學院直接創造就業人數近2000名,直接和間接帶動全縣貧困人口26637人實現增收,占全縣貧困人口的75%。
公開材料顯示,2014年,丹寨縣在整個貴州省扶貧綜合排名中位列23位;2016年,萬達包縣扶貧各項動作開始落地,丹寨縣綜合排名第二,其中群眾滿意度全省排名第一。據報道,預計丹寨縣將在2018年實現全縣脫貧摘帽,比原計劃提前兩年。
萬達集團對丹寨的包縣扶貧模式也獲得社會的認可。2016年,憑借著丹寨扶貧項目,萬達集團獲得了國家首屆扶貧攻堅創新獎。而萬達集團開創的丹寨模式,也逐漸成為全國產業扶貧的新品牌。